本来并不想专门写一篇关于吃喝的,可是刚回到亚城看到本地的时尚达人Nance女士专门写了两篇介绍纽约格鲁吉亚餐馆的文章,而她根本没去过格鲁吉亚。被她这种深怀对世界的好奇,探究各国民俗民风的精神所激励,我怎么也得把所见所闻的格鲁吉亚风味吃喝拿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当然作为纯吃货的我,基本只讲吃的啥,没有深究怎么做。
格鲁吉亚因为地处欧洲与亚洲的交界之处,其饮食文化也与欧洲亚洲各有交集。如果想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我想说那是”酷像中国餐的非中餐“。
我们所住的每个旅馆都包自助早餐,非常丰盛,也很健康。我们一般都是吃的足足的上路,中午玩到哪儿随便吃点或者就不吃了,傍晚再正经地吃一个大餐。
健康美味的早餐
第一天导游带我们徒步游览第比利斯老城,走到两点多该是饭点但是并不饿,就领我们进了一个当地学校学生们经常出入的小面包房,现烤出来的面饼,里面夹着奶酪,或着豆馅,或者肉末,1.5Lari(约$0.5) 一个,好大一张,一个人都吃不完,地道又实惠。可惜只顾着吃忘了拍照。
后来才发现面包是格鲁吉亚人饭桌上的必备。像墨西哥餐馆,上菜前先来一盆玉米片一样,这里先上一盆面包。看上去干巴巴的,但是嚼起来还挺有味,而且越嚼越有味,经常不知不觉连自己都不相信我们几个就把那一盆面包都吃进了肚里。
每顿饭前先上一盘面包
更好吃的面包是它们的奶酪面包叫Khachapuri。外面是大白发面,中间放很多奶酪, 再裹起来去烤。烤完外面刷一薄层的黄油,焦香酥脆。不过顿顿吃这样香喷喷的大面包我想也是那些漂亮轻盈的格鲁吉亚小姑娘长成溜圆彪悍的格鲁吉亚大妈的一个原因。
格鲁吉亚大妈烤出的奶酪面包
还有一种著名的面包叫Acharuli,它的形状像水手的帽子,奶酪不是包在里面而是在面包外面,中间打个鸡蛋,代表太阳。据说这是从前水手们的家属对自己出门航海的亲人平安归来的祈愿。吃的时候要把鸡蛋和一块黄油趁热搅合在Cheese里再跟面包一起吃。
Acharuli - 像水手帽子形状的面包
有几顿饭我们吃了里面夹着茴香馅,牛肉馅的烤饼,那就基本和咱中国的馅饼是一回事了。另外用玉米面烤的饼子,让从小在北京吃惯了玉米饼的老公连连喊香。
热乎乎的茴香馅饼 - 又脆又香
在Mestia的小镇上,我们走过一个面包房,面包从这个泥巴做的粗犷的大烤炉里进去出来用的居然是大铁棍子。
这个面包师傅简直就是我脑海里的烧锅炉师傅
烤出来的巨大面包又是只需1.5拉里($0.5)一个。我和崔同学两张嘴从两头开始进攻,似乎感觉肚子都要撑破了两张嘴还难以会师。
两张嘴同时向大面包进军,难以会师
大街上到处就是卖各种面包的。
格鲁吉亚还特别流行吃’dumplings’, 类似中国的小笼包或饺子,里面通常是牛肉馅。没有考察过这个是不是沿丝绸之路从中国传过去的,但可以肯定是有中国的渊源。不然为啥每到一处吃饭,人家看我们是中国面孔,总要热情推荐这道菜,仿佛觉得那该最对我们的胃口。
不过他们做的包子皮厚,中间的面疙瘩很大,跟我家的包子饺子没法比,更别说鼎泰丰那个18褶的小龙汤包了。导游说他在家经常自己做,我们便试图教他点绝招,怎么把肉皮冻包在馅里蒸出来有更多汤汁,怎么捏褶子让中间的面疙瘩小一点。
我们群里朋友看到这张图笑话说我们吃的是”带把的包子“,这冠名好像还挺贴切。我们在第一次尝过之后就再也不准备把肚子浪费在这个包子上了。不过在世界各种餐饮中看到这么接近中国包子饺子的还是头一次,多少还是有好几分亲近感的。
‘带把的包子’
餐馆门前广告招牌上的“包子”
蔬菜是以凉拌和垮炖为主。
最常见的凉拌黄瓜西红柿,几乎顿顿都吃,也是我们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了。不过其味道和口感都比我在美国超市买到的西红柿黄瓜味道好,撒上香菜,拌上特别的盐加香料,简单健康爽口。还有的是用核桃泥做的沙拉调料。感觉不很清爽,所以我们一般都不点那种。
后来发现好吃的诀窍是他们放上一种特殊的盐,叫Svaneit Salt(Svaneit是我们去参观的北部一个地区,后面会更详细讲到),里面掺乎了十来种香料。后来在Mestia一个农家我们从主人那里买了一小袋她自制的这种盐。
回家的头几天我也吃凉拌西红柿黄瓜,就用这种盐,俺老妈直说味道确实不错。
凉拌西红柿黄瓜顿顿吃
好吃的诀窍在这里 - Svaneti Salt
每顿饭桌上几乎都少不了的蔬菜是茄子,跟核桃酱混搭着,里面裹,外面裹,怎么都是好吃。外面加上的两粒石榴着实有画龙点睛之效。
为了彰显格鲁吉亚的风土人情饮食文化,导游为我们安排了一个Cooking Class项目。在一位格鲁吉亚大妈家里,跟她一起学做当地的特色菜,其中最重要的一道也是这个茄子。 可惜大妈为了省事,在我们来以前把茄子切好准备好,就留下最后一步让我们操作。不过我还是学到了一招,把茄子事先用盐杀一下,挤出水,再蒸煮时就容易达到绵软的口感。而我以前要么是放很多油,要么是用微波炉微一下,才能达到软化效果。这个新招感觉应该是更好。
核桃泥茄子卷
在格鲁吉亚大妈家里上烹调课,学做核桃泥茄子卷。
蔬菜中还有一种很特别的用当地树上的花凉拌的,也是非常简单,就地取材,健康美味。
还有些蔬菜多是凉着吃,比如菠菜,但形状搓成菜团子。
咸干花沙拉
凉菜团子
我们有几次机会逛了他们的农贸市场和家乐福超市,里面的蔬菜品种确实不算多,主要是茄子,彩椒,Squash,西红柿,黄瓜这几种。我们家这边中国店里那些品种繁多的绿叶菜像油菜芹菜白菜等等完全没有见到,但是各种叫不上名字的香料粉很多。
菜场里最多的是黄瓜西红柿
好多西红柿,好像在比谁的更红
蔬菜的另一种常见做法是垮炖,比如这个茄子煲,非常好吃顺口,也和中国餐的口味非常接近。
Stew Eggplant 垮炖茄子
烤肉和香肠是最常见的肉类吃法,羊,猪,牛都有,老公特别喜爱,而且肉质都很好。我们在农家吃的牛都是地里大街上那些散养出来的,感觉应该是有机健康类的。
烤肉串
香肠
除此之外的炖肉(Stew), 排骨也特别像中餐的做法。可惜这年头我们吃肉的热情有限,所以也没有吃的太多。
炖肉
排骨
看着菜市场里这个卖肉的架势,有点看当年中国农贸市场的感觉。不知国内现在是否仍是这样?
菜市场卖肉
偶然间在Mestia吃的一顿午饭里我们点了一碗蘑菇汤,哇,喝一口美味无比。像很久没吃地道的中餐会馋方便面的感觉,那个蘑菇汤好鲜美好顺口。我们立刻追加每人一碗。此顿之后再去的餐馆,蘑菇汤或者蔬菜汤成为我们必点的一道菜。
除此之外还有芸豆汤,鸡汤,更有牛杂碎汤,都非常接近我们熟悉喜爱的中国口味。
蘑菇汤
菜汤
格鲁吉亚以产红酒著称,号称是世界上最早掌握酿酒技术的民族,8000多年前就有了。全国有六种不同的气候带,所以产出几百种不同的葡萄,因而酒的种类也无穷多。虽然我和老公都不懂酒也不会喝,但品酒肯定是行程中不可或缺的项目。崔同学夫妇很爱喝酒,旅途中我们无论午饭晚饭必然有至少一瓶酒。与美国不同的是酒并不比汽水贵多少。
在第比利斯我们去过两个小酒庄,品了十几种红到白的葡萄酒。
在第比利斯的小酒庄里品酒
通常一顿饭有三种酒: 红酒,ChaCha, 啤酒。汽水是我的
ChaCha 是一种格鲁吉亚特产的比红酒更烈性的白酒,用葡萄的皮和仔做的。在黑海边的Batumi我们还专门去参观了造这种酒的一个酒厂。
参观酒厂,ChaCha 应该是一口干杯的,我只装装样子吧
酒文化是格鲁吉亚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每到一个古堡民居,都可以看到屋里再挤也必然有存酒的地方。好比祷告要有牧师带领,他们喝酒要行酒令,通常也是由有威望的族群首领带领,英文叫toastmaster, 这里有个特殊名字叫“塔妈大(tamada)”。
一路上格鲁吉亚语的“你好”,“谢谢, ’再见”,我们学了忘,用过还忘,只有这个词实在是过耳难忘。个中原因你懂的。
大街上的’塔妈大‘塑像
对于不爱喝酒的我,这里著名的矿泉水本该是蛮富吸引力的。行程中专门有一个城市叫Borjomi,就是以出产矿泉水著称。据说从这里峡谷流出来的泉水富含对养生和医疗很有效用的矿物质,历史上曾为达官贵人的疗养胜地。如今格鲁吉亚大街小巷卖的瓶装水多半都是Borjomi这个牌子,这里也因此成为旅游景点。不过我喝了一口原汁原味的那水,有点咸涩,温温的,实在喝不惯,也就作罢,算是到此一喝了。
Borjomi瓶装水
哪里源头活水来
天然Borjomi矿泉水饮水站
倒是在另一天的旅游途中经过一处山泉水出口处,导游停下来让我们品尝,直接接来喝,入口清凉,没有怪味,挺爽。
山泉水直接接来喝
茶叶
格鲁吉亚西部的气候是适合种茶叶的,所以茶叶也曾是它的一个特产,不过这个真的是从中国传入的。在黑海之滨的Batumi仍然保留着1893年中国来的茶叶大师刘俊周先生的旧居。是他把中国的茶种带到这里,帮助整个格鲁吉亚的茶叶生产成为一个兴旺产业。
他的这个海边别墅在当年应该是豪宅,随着苏联的解体,计划经济市场的消失,这里的茶叶产业衰落了。这个旧房子里面也一片落破。如今仍然能保留在那里,是当地政府要在此建立一个博物馆,续写中格人民的茶缘。不过估计国家百废待兴,还没轮上这里。
中国茶叶大师的海边别墅
里面已经破烂不堪
茶厂里六十年代老旧的苏联设备还在运行着
也可以看到从中国进口的茶叶设备
棍子糖
另一个我从来没见过的特产是满街头可见的Churchkhela,棍子糖。开始我一直以为是香肠,后来才得知是由凝固的葡萄或果汁包裹着坚果的一种零食。听上去是蛮健康的食品。只是这样直接进口的东西挂在大街的摊子上,毫无外包装,实在有点过于朴素,也让我想起那些年在国内逛街时人们说的‘摊上的东西别乱吃,不知道卫生不卫生’的叮嘱。疫情期间更是让我多了几分谨慎。
后来在机场看到一些包装精致的,当然价钱也翻了好几倍,买了少许品尝。算不上惊艳,倒也是有点特点。
Churchkhela,棍子糖 像不像香肠?
桌布
在格鲁吉亚餐馆吃饭时,我们几个都不约而同地注意到了餐馆里漂亮的桌布。一打听这也是格鲁吉亚的特产,叫Georgia Blue。别地没有卖的。据说这种蓝色是葡萄酒洒在上面会自动变成的颜色。敢情是为了禁脏耐用。不过真的很好看。
Georgia Blue 桌布
菜单的封面印的像这种Gerogia Blue的桌布一样
得知这家桌布的特殊性,再回过去看之前上烹调课大妈家的桌布也是一样一样的。让我们坚信这真的是本地餐桌的一大特色用品。最后一天回到第比利斯逛街时,发现很多小店铺里卖这种桌布,颜色质地价钱范围很大,真真假假。最后我们在一家看到比较满意的一块,就当纪念品买了回来,180拉里(约$60)。
也是同样的桌布
买了这款Georgia Blue 桌布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