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说法格鲁吉亚的邻居爱美尼亚于公元301年确立基督教为国教,是世界上第一个基督教国家,而格鲁吉亚是第二个,在公元319年。这种说法很让我们吃惊,居然不是罗马帝国?感兴趣的人可以去考证。或许不同的标准来衡量有不同的结论,总有一款适合这里的说法。但是不管怎样,走遍格鲁吉亚,那比比皆是的教堂修道院城堡使人毋庸置疑这里宗教文化的浓烈和历史的悠久。我们在12天里看了不止12个教堂,最后有点数不清了。
我们同行的崔同学夫妇一个是地理学博士,一个是犹他大学数理教授,都是特别爱读书钻历史的人。所以行程每到一处必去看那里的教堂。我俩走马观花,看看风景拍拍照,而崔同学是缠住导游一个接一个地问问题,挖故事,套传说。那份好学钻研精神真让人敬佩。
由于格鲁吉亚跨越欧亚独特的战略地理位置,这个小地方在过去的1600多年里一直是周围帝国和异族强权争夺觊觎的对象。罗马,波斯,拜占庭,蒙古,土耳其,俄国轮番在这片土地上征战,他们也不断被攻克,征服,统治,迫害,教堂更是经历了反复的建立,摧毁和重建。在1921-1991加盟苏联的70年间,马列主义的无神论使得各种宗教和教堂被封禁拆毁或挪为它用。但是格鲁吉亚作为一个有着自己独特语言文字和悠久历史的民族却从未消亡。
自从1991年苏联解体后,格鲁吉亚才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只有年轻的30岁而已。自由的宗教活动重新开启,国内绝大多数人(87%)信仰东正教,很多教堂得到重建和翻修。我们参观的几乎全部是东正教的教堂,初建于公元四世纪到十八世纪不等。
东正教教堂有比较严格的着装要求,男人要脱帽子,不能穿短裤,女人必须用头巾包住头发,下身要穿长裙。 每个教堂门口都摆放着头巾和长裙,供没有如此装备的游客借用。
下面是按照时间顺序把我们走过的教堂古堡记录一遍。
教堂与美景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所以我们徒步游览第比利斯老城也是围绕着教堂和古迹。
第一个去的是这个位于老城Mtkvari 河边峭壁上的教堂,建于13世纪
因为正赶上星期日做礼拜,教堂里来的人挺多,似乎疫情没有啥影响。走进去听见悠扬和谐的圣歌,原来歌声出自角落里那几位并不起眼的格鲁吉亚大姐大妈。可能是因为教堂高挑的穹顶和建筑结构,那声音浑然动听,让人顿生空灵肃穆。
自己带的围巾和长裙, 由于事先对教堂的要求估计不足,所以我整个旅程也只带了一条长裙。
周日礼拜的教堂里 - 净是大妈啊
围巾围的似乎更像穆斯林,跟人家教堂里大妈们的样子差距不小。
从教堂眺望河的对岸,可以看见Narikala Fortress,这是为了防御蒙古的侵略依地势而修的,有点像中国长城迷你版。
有点迷你长城的意思
坐着缆车到达城堡里面
从上面可以居高俯瞰整个第比利斯城区,包括刚才那个教堂。那些建在河边峭壁上的房子,看着真有点玄乎啊。
俯瞰第比利斯
估计是这里教堂太多了,这是我们前往酒铺品酒途中路过走进去的一个教堂,当时并没记住名字。回来网上查查,它建于6-7世纪,经历了无数次地被摧毁和重建,里面还十分漂亮的。
一对新人在这里正在举行婚礼
这天导游带着我们沿着军事大道(Georgia Military Road)往北开。这条大道是俄罗斯修建的连接俄国与格鲁吉亚的最重要的军事交通要道。单程3个半小时,从第比利斯一路向北就到达与俄国的边界。一路上又参观了两个教堂一个城堡。
这是格鲁吉亚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公元四世纪就有了,不过其主体是六世纪建造,因原样保持的好,也被列为联合国文化遗产。其建筑风格成为后来东正教教堂的模板。
进这个教堂也要戴口罩的
穿这身就不合格了,进教堂时还要裹上一个大裙子
教堂很会找地方,都在风景最佳的位置,同时也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为其添色
这是格鲁吉亚游客的必到之处,是中世纪多次战斗的战场,有不少曲折的故事和传说。
碉堡像长城的烽火台
钻来钻去又有点像地道
城堡的洞口自带相框承载着美丽的风景画
朝代易改,美景难移
江山如此多娇,英雄为啥要去折腰?
"江山如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沿着军事大道继续向北开到头,到了Kazbegi(卡兹别克) 山脚下。这里与俄国接壤,山的另一端就是俄国。神话中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就是被宙斯锁在这座山上几千年,信不信由你。
这里的Gregeti Trinity Church圣三一教堂海拔2170米,是欧洲海拔最高的教堂,有人称它为’离上帝最近的教堂‘,其照片经常成为杂志和宣传片的封面, 是格鲁吉亚的地标性建筑。
Gregeti Trinity Church 圣三一教堂:离上帝最近的教堂
雪山的那一侧就是俄罗斯了
疫情前游人多的时候每天4万人,停下车还要走20分钟。如今没几个人,我们可以把车一直开到教堂跟前。
教堂建于14世纪,是少数几个没有被毁坏和改造,原样保存最完好的教堂。可惜里面不能拍照。外面更加壮观
严格的dress code, 所以裹上一条教堂提供的大裙子
站在这里确实感觉到一种空蒙和静谧,离天好近,世界在脚下
山下的小镇,镇上的人需要走大约一小时的山路上来做礼拜。我纳闷,上帝看人居小镇是否和我们看蚂蚁窝一样。
这里也是必须打卡的地方,我们在沿军事大道回城途中前往。纪念碑建于1983年为纪念1783年俄国对格鲁吉亚的庇护协约延续200年。不过两个世纪以来这种关系以庇护开始,变成最后的统治,而格鲁吉亚民族的不被同化使两国最终变成冲突和决裂。最近的一次战争就在2008年8月8日,北京点燃奥运会开幕的火炬,格鲁吉亚响起俄格战争的炮火。 剪不断理还乱的微妙关系让这个友谊纪念碑十分尴尬。
天晚了,又下起大雨,所以没有仔细地看。不过随便瞟了一眼,景色也是很美的。
远远的山坡上,你以为那斑斑点点的是岩石吗?那叫游走的岩石,因为那其实是满山遍野的羊群
离开第比利斯,来到Borjomi。从这里向南70公里, 有一个神奇罕见的洞穴城修道院,Vardzia Cave Monastery。这是中世纪(1185年开始)为了抵御蒙古的入侵建在天然屏障的Erusheti 山上的隐蔽洞穴城市。据说当时它只有一个入口,山石上凿出6000多个洞穴,13层,其中有居室,储藏室,酒窖,教堂,牲口圈,甚至墓地,药房,全部由内部的通道联通。作为当时格鲁吉亚的神学中心,这里居住着2000多位僧侣和贵族,包括格鲁吉亚最有声望打造了历史上的黄金时期的Tamar女王。
将近一百年后一场大地震摧毁了这个洞穴城,6000多个洞穴现在存下来可见的只有600多个了。但是至今还有几个僧人住在山上,开梯田种地放牛,维持着这个历史遗址供游人参观。
远观洞穴城
走进洞穴,地上的大坑是藏酒的
凡有人群的地方,教堂都是少不了的, 至今依然有人来这里做礼拜
洞与洞之间内部是这样的通道链接
中世纪人们的家园除了得到温饱的功能,还要与防御和抵制外来侵略和战争的功能紧密结合在一起。
6000个洞穴地震后剩下600多个
从Borjomi去Kutaisi的路上,我们先参观了一个苏联时期的矿山村,当年很兴盛,现在衰败了,人口从4万减到1.5万。
爬上一百多级的台阶,见到这个镶嵌在山腰洞穴中的 Mgvimevi 修道院。
镶嵌在山腰洞穴中的教堂 - Mgvimevi convent 似乎很隐蔽
虽然建在山洞里似乎也五脏俱全
接下来才是今天的重点,左曲右弯地来到车子几乎开不进来的仿佛与世隔绝的地方 - Katskhi Pillar。
下了车沿着一条通幽小径走到尽头,是一个孤零零的巨石悬崖,在它的顶端竟然有一个修道院。据说这个修道院近代到1944年才被人们发现,经研究认为它建于公元三世纪。
1990年当地的僧人在这里开始恢复宗教活动。目前一位修士在上面住了20多年了。修士爬上爬下靠的是一个沿巨石挂下来的铁梯子。曾经可以让男性游人爬上去,但后来有人事故身亡,所以现在禁止了。修士一星期通过梯子下来两次。空中飞下的绳索据说是用来运送东西的,为了爬梯子时可以腾出双手。
这是要怎样的超脱和信仰才能把自己与世隔绝在如此的悬崖顶端去接近上帝啊。信仰的力量实在不可小视。
可谓 “曲径通幽处,圣房花木深”
梯子和绳子帮助修士下到人间来食烟火
从Kutaisi出发去Mestia之前, 首先要在附近看一个被联合国纳入文化遗产的大教堂Gelati Monastery。今天这个导游也是多少年没来过这里了,所以也找不到地方。问了好几个路人才找到,没有看到一个游人。
教堂边的钟楼,女士是不准进去的。我们完全不知道。无知无畏,不知不罪,就冒然进去了。工人们正在整修施工。
这个修道院始建于12世纪,被列入联合国文化保护遗产,因为它是格鲁吉亚中世纪黄金时代的代表作,最大的东正教修道院之一。最特殊的是它还包括一个科学研究院,成为当时格鲁吉亚的科学教育中心。
冒然爬上了钟楼
想象一下修好后的壮观
Gelati Monastery 外观
科学院里都有地下藏酒的酒窖
Mestia 的 Ushguli(乌树古里)是欧洲最高的居民村落,海拔2100米。后面专门一个章节介绍这里,此处只列出其教堂。
群山环抱中远离尘世的小村子
这里仍然是不被上帝遗忘的角落 - Lamaria church 建于10 世纪
仍然是居高临下占据风景最佳位置
驱车从Mestia山区出来,一路向南,5-6个小时到达黑海之滨的城市Batumi。在到达酒店之前,先去参观了Petra Fortress。这是六世纪拜占庭时代修建的城堡。因为守着海口,地理位置太重要了,所以历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经历过无数战火的洗礼,如今的遗址有点像圆明园,断壁残垣,沉淀着历史的沧桑。
Petra 城堡 记录历史的沧桑
守在黑海之滨
宣传画上是这样的
来到了海滨城市Batumi,住的旅馆离海边只有几步路,但居然没有一个行程是在海边悠闲躺着晒太阳或者坐船看海岸风景的,足见旅伴们安排的这个旅程的猎奇性而不是休闲性。理由当然是很充足的,躺在海边哪里都一样,来了就要看不一样的。我也同意,沙滩上晒太阳的休假应该冠以‘老人与海’的标题,我们趁着还没那么老,还是先不要躺着吧。所以我们在这里看城堡,植物园,茶厂酒厂,教堂,和一个187年还居然挺立未倒且有人居住的小木屋。
开了很多车,所到之处我们似乎是唯一的游客, 真可谓是格鲁吉亚深度游。
导游公司今天送来的地陪是一位退了休的历史博士,可惜来了才发现他只说俄语,不说英语。估计是我们四个人中Rich是捷克生的,他的姓很让人一不小心以为我们这群人说俄语。 我们走进店里,人家也时常以为Rich是我们仨的导游。
可是Rich也是完全不会俄语的,这不很抓瞎吗?一通电话来来回回,博士终于找来一位朋友的朋友,20几岁的小美女。所以这下我们车里两个导游和一位司机,带着四位游客。这是啥级别待遇啊,当然我们的小费也是加倍再加倍。
历史博士一天带我们看了三个东正教教堂外加一个清真寺,满肚子的历史知识可劲往外倒,真把我们当宗教考古学家了。
Likhauri Church - 14世纪
Achi Church - 13世纪末
Shemokmedi Monastery - 15世纪
教堂看到这份上真有点看琼瑶小说的感觉,数不清了,闭上眼年代背景全都混成一团,张冠李戴。不过不管历史不历史的,只要风景好养眼也就无可抱怨了。
我们这一路看的全是东正教教堂,今天行程的最后博士导游说要领我们去看一个清真寺。赶着6点还怕关门了,但是到那里才发现其实压根就没开门。进不去,刚觉得有点失望,却看见三位格鲁吉亚大叔在那里,其中一个还很会讲英文。看见我们这样的外乡游客,大叔热情无比地向我们介绍这个清真寺。
这个地区属于阿扎尔(Adjara)自治区,是格鲁吉亚两个民族自治区之一。历史上由于土耳其的占领,本地70%的人信仰穆斯林。所以这个清真寺周四周五穆斯林在此敬拜安拉;到了周六周日,基督徒们在此做礼拜。
这样的组合着实让人耳目一新。历史上多少征战搏杀仇恨都是来自于信仰的不和。而这里穆斯林与基督徒如此和谐地和平共处,资源共享,实属罕见,堪称人间理想,当为世人楷模。
大叔还对我们说:”A nation will never die as long as you do not kill yourself”。自己不作死,别人是打不死你的。 精辟的一句话概括了格鲁吉亚这个在高加索地区历史最为悠久沧桑的民族千百年来的命运。当然从他的话语和讲述中也可以听的出来是对近些年来疆土上发生的几起民族纷争引发的战争的责难。
全木制结构的清真寺
没能进去,隔着窗户窥探一下里面
门前碰到三位村民大叔
“世界各地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